与助听器验配师探源耳病:让助听更顺畅

2025-04-18

昨日助听器验配师同事反馈,一患者几个月前配机选择小型耳内助听器,耳道检查并无异常,但佩戴了几个月助听器,耳内湿气比较重,因此怀疑是助听器堵住了耳内的湿气,当然也出现炎症现象,吃了消炎药后,状况有所改善。 但回访时,患者仍然觉得是不是不妥善,有点担心。重新考虑助听器外形的选择恰当性,无论配哪种外形,但体质问题始终是根本解决之道,因此直接就医解决体质问题,回头再跟踪耳道的情况,问题必定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如果能有意识提前预防,问题复发的机率就更小了。  

图片

      古人论耳疾,由来已久,中医典籍中蕴含了耳与脏腑经络相关、耳部变化可预警疾病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对耳疾有更深刻的了解,进而在预防和维持听力健康以及助听器康复工作指导中有更现实的意义,也提高我们对耳疾与身体其他脏腑病变关联的认知。更好的与患者达成共识主动积极开展听力康复工作。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 耳与肾

• 经典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耳”,“肾在窍为耳”。《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难经》《中藏经》亦认为耳为肾之外候,如《难经·四十难》曰:“耳者,肾之候”。

• 理论内涵:肾开窍于耳,肾气的盛衰可通过耳部反映出来。若肾气不足,可能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2. 耳与心

• 经典论述:《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甲乙经》认为心气本通于舌,五脏皆有窍,舌非窍,故心窍寄耳。杨上善《太素》也持此观点,并指出心开窍于耳是因“肾者水也,心者火也,水火相济,心气通于耳,故以窍言之,即心以耳为窍”。

• 理论内涵:心与耳通过经络相连,心的功能状态可影响耳部。若心火上炎,可能出现耳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3. 耳与其他脏腑

• 经络联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直接循环耳部的经络有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等,胃、膀胱、三焦、胆经,其经气皆直通于耳,其病候也皆反应于耳。

• 理论内涵:耳通过经络与全身脏腑相连,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传导至耳部,导致耳部出现相应的变化。

二、耳部变化与疾病预警

1. 耳部色泽变化

• 原文依据:《中医预测疾病100法》中记载,耳郭色白属肺,提示为肺气不利,大肠滑泄,欲作吐利之见症;若见耳色淡白,提示为气虚的征兆;若见耳厚而白者,提示为气虚有痰的征兆等。

• 理论内涵:耳部色泽的变化可反映人体脏腑的气血盛衰和阴阳虚实。通过观察耳部色泽,可对疾病的性质和轻重程度做出初步判断。

2. 耳部形态变化

• 原文依据:中医认为,耳部形态的变化也可反映脏腑的病变。例如,耳部出现结节、隆起等,可能与局部的气血瘀滞或痰湿凝聚有关。

• 理论内涵:耳部形态的异常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通过对耳部形态的观察,可发现疾病的潜在病因和病机。

助听生活中您有遇到哪些困扰?欢迎您的留言,感谢分享给更多朋友关注听力健康。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